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交友沙龙

2012年11月26日 10:45


我爱催眠


大家好!我是一个外企白领,曾多次参加曹博士举办的催眠沙龙。第一次参加就被他超群的口才和思想折服了。并深入体验了催眠。


对于普通人而言,催眠是一种让人放松、宁静的休闲活动。敏感度高的话,可以体验多个主题的催眠享受,妙不可言。


每次做好简单的催眠,我好象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 记忆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催眠后,我常常可以回忆起原先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歌词、数字及生活中事。真得是一场惊喜!


在深度催眠中,我曾经见到过世的爷爷奶奶,和他们交流感情,祭拜他们。好象做了场超度一样,从此心头不再有阴影。


我也在多次催眠中,体验到前世、未来,以及对过去一些念念不忘的美好、焦虑进行过滤和纪念。让我更好的生活在当下。


真得很感谢催眠和曹博士。让我不断走进内心世界,进行自我提升,开发潜能! 我爱催眠!


(Sandra小姐,外企百领)

体验催眠

本周六终于排除心理障碍,亲自去体验了一次催眠,一同去的还有我LP和我两个朋友。嗬嗬,人多势众,给自己壮壮胆。


和曹博士(催眠师)是在网上认识的,我在google查催眠的信息时,偶然看到他举办的催眠沙龙,于是就通过他留下的msn号码联系上了他,在来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联络了2个多月了,感觉他是个比较可靠诚实的人。


曹博士的办公室不大,略显得陈旧,客厅里,有几个沙发围成一个圈,就是我们接受催眠的地方。除了我们四个之外,还有4个人,一个在读的研究生,说话不太利索;一个女孩子;一个中年男人;还有一个催眠师助理,小姑娘,她基本不说话,一直闭目养神。大家都不是很拘束,感觉文化层次差不多,有很多共同语言,而且催眠本身就是个比较好的话题,大家都有兴趣。


我对催眠的兴趣,源自很小的时候看到的新闻报道,是说一个四川打工妹在大脑受伤后,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当她康复后,她又只会说方言,并且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自己曾经说过很标准的普通话。当时我就隐隐感觉到可能很多历史数据被保存在大脑深处,只不过人们没有找到检索到它们的途径和钥匙。我感觉催眠可能是个很好的,直接挖掘这些数据的工具,可以抛开我们日常运用大脑的界面,直接的,赤裸裸的面对我们的潜意识,运用我们的潜能力。


沙龙开始之后,曹博士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催眠,讲解了一下催眠的理念和功效。不过他讲得很杂,海阔天空,涉猎成功学,心理学,医学,宗教和物理学,听他娓娓道来,颇有心得。不过我觉得他讲催眠讲的比较出色的还是结合宗教和物理学的部分,毕竟是物理博士嘛,哈哈。原来催眠的最高境界竟然和成佛的教义是相同的,两者都是要求觉我(佛经是要求觉我,觉他,觉行圆满),就是要求认识自我,认识本原的我,而不是经过数十年社会催眠之后的我。沙龙还有些涉及成功学的部分,透过催眠激发人的潜能力,达到成功,所谓成功不一定是有钱,而是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即所谓觉我。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宗教是有利于人们摆脱社会催眠,达到灵休目的。


最后,曹博士带领了大家体验了一下催眠的感受,我原以为,凭我多年对于催眠的兴趣,应该能比较容易进入催眠状态,但是很可惜,我一直很清醒,倒是我的老婆,原来对于催眠一直心存芥蒂的人,很快就进入催眠状态,体会到了催眠的很多奇异的现象,我的一个朋友也有所体会,我老婆最夸张,搞了一辈子数字工作,数数的时候竟然总是1,2,3,5,彻底接受催眠师的暗示,把4给忘了。嗬嗬,还有其他有趣的现象,就不一一列举了。


催眠除了看接受者的催眠指数外,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接受者绝对放松,对催眠师信任,种种要求很高,可欲不可求。期待下一次真正体会到被催眠的滋味,很想在催眠状态下回到小时候,看看过去的自己,在比较比较现在的自己,我想对于认识自我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事情吧。


对催眠的认识比较肤浅,难免有说错的地方,大家不要计较:)


(Houbin先生,证券公司管理)


与催眠亲密接触

近来我工作的出版社由于效益不好,很多员工被炒鱿鱼了,我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我变得很焦虑,每天在上班途中担心今天会不会被炒?本来就有神衰弱的我晚上更加难以入眠,从一只羊数到一千只小羊也没睡着,老公心疼我给我买了一个一千多元的磁疗枕头,一点用也没有。


女友说,我给你介绍一个经验丰富的催眠师,你去体验一下催眠吧。我说催眠是不是很可怕,在催眠状态中催眠师想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女友说:这是你的误解。我又问:催眠是真是假?女友说:催眠是通往心灵和潜意识的神奇工具,你别管催眠是真还是假,它能治愈你的心灵创伤,提升你的心灵境界,助你迈向成功富裕的人生,同时保持纯真宁静而愉悦的内心世界,就是对人生有积极的建设作用。我说:你的介绍怎么听上去象广告词?


每到周末女友就发短消息问我,去参加周末的催眠沙龙吗?我回复说:不行啊,我没空。她问:你在忙什么?我说: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写作,整天连轴转,很焦虑很忧郁很烦恼。她说:这样你就更加需要放松了。


有个星期六我对着电脑发了一上午的呆,也没一点工作成效,下午我横下心来,抛开了一切杂事,和女友一起来到了曹博士的心理咨询公司。还没进门,就闻到了若有若无的檀香香味,不用看门牌号码,循着香味就来到了沙龙所在的房间,曹博士迎上前来让我们换了拖鞋。我打量着他,一身休闲打扮,身上洋溢着浓烈的书卷气。他客气地让我们随意坐,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喝茶或是喝咖啡。长条桌上放着两个大的果盘,一盘是各式糖果,另一盘是时令水果,旁边是陶瓷人脸的熏香炉,炉顶袅袅地升起一缕细烟。长条桌四周是一圈柔软的真皮沙发,坐下去就不愿意起来了。


十来个人到齐后,曹博士让我们互相介绍认识,然后选了一个人问了一些问题。什么你是几个人来的?你能回忆起最小时候的事是什么?排除我们的世俗迷障。然后他在宁静柔和的音乐声中向我们介绍了催眠学。最后曹博士给我们集体做催眠,他放上一首悠扬的催眠曲,慢慢地用语言引导我们。


他让我们用最放松的姿势或躺或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作深吸气,尽量屏住气,并使全身肌肉绷紧,特别是双手用力,缓慢将气呼出,逐渐放松全身肌肉,如此重复几次。开始我并没有睡意,眼睛也不愿闭上,渐渐地我在催眠指令下闭上了眼睛,我一句话也不想说,好像一点力气也没有,昏昏欲睡,非常安详,宁静,只是偶尔听到指令的声音好像很遥远:“放松,放松,放松你的心,放松你的身体,让你的面容,你的身体,你的腿和脚,随着你的心一起,轻轻地呼吸......幽幽的月光下,静静的小河边,清风吹拂着芦苇的叶子沙沙、沙沙地响,秋虫在为你低声鸣唱......”


后来听见空气按摩这几个字,我就感觉我的额头,面颊暖风徐徐,非常舒服,声音也特别亲切,我感到一只手好像始终按在我的头上,我脑子里的杂乱意念好像理顺成了无数条细丝,呈放射状向身体外散去。当我醒来时觉得眼前美好明亮,好像带露的清晨。


太奇妙了,抛开世俗的杂念,给心灵找一个小小的房间,拥有一颗安坦平和的心,幸福就在眼前。每个周末,我都去参加催眠沙龙。去了两个月后,我就学会了自我催眠。


我从曹博士那儿买了一张减肥光盘,每天在睡前听。我想象自己站在一面大镜子前,在镜子里,可以见到自己焕然一新的、十分理想的形象,不断地告诫自己:"如果我达到了那种理想的体重,会显得更精神、更美丽。一旦我体内的营养够了之后,我就不会再有饥饿感,不再多吃东西了。这样,我就会保持美好的体形和充沛的精力......。"录音还没听完就睡着了,第二天在单位食堂吃午饭时,虽然觉得很可口,但只吃了平常的一半量就饱了,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我按照光盘中的指令做,3个月下来减去了15斤,现在只有100斤。


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这种良好的心理暗示是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的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困难临头时,人们会互相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每次做完催眠,我都觉得身体变得轻盈,象小鸟一样有飞的欲望,心更敏感,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其实催眠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睡眠比以前好多了繁忙焦虑而又有种种恶习的都市现代人,每周一次催眠不失为拯救自己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钟钟女士,作家)

体验大爱

算起来,我真正开始接触佛学是在去年11月份,到今天已有8个月了。在这240个昼夜更替中,我既不是一个刻苦的学佛者——所看过的佛经只有字数最少的《心经》与《金刚经》;也不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修行者——戒定慧一样也做不到。我既不虔诚——学佛之后再不烧香拜佛;也不盲从——从来不轻信任何所谓得道高人的言论。 但是,我却要感谢佛学,让我有幸体验到宇宙的大智慧,让我在今生能够参悟到一丝半点宇宙真理指导人生。 在这篇期末给曹博士的报告里,我不打算探讨有关佛教哲学理论的东西,因为作为一名非哲学系的研究生,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素养也没有这方面的学术追求,如果硬要做一篇学术研究那我只能抄袭和模仿,反倒违背了学佛的初衷。因此,与其写一篇自己都不懂的文章,不如写点学佛以来的真实感受,一来,我有写好的强大愿力,二来,我以为自己学佛的感悟虽然肤浅但也值得总结,想借此机会梳理心得,算是对自己和老师的交待。


一、 我的学佛观:悟与练 之所以接触佛学,是受到一位良师益友(就是曹博士你)的启迪。缘起是这位良师益友送我的一句话——“众生一体,心想事成”。然而当我尝试捧着厚重且晦涩的佛经研读以表示我的精进刻苦时,这位朋友却说:“没用的,你光是用眼看,这一点用处也没有!你要用心悟!” 前面已经说过,我看的经书只有字数最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金刚经》,并且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学过的只有字数最最少的《心经》。记得当初朋友送我心经读本时,附了一句话——“是为心咒,汝当自悟,故无解!”无奈当初的我并不懂这句话的内涵,于是找来很多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讲解与释义书籍,也能把不长的经文倒背如流,可是仍然不明白这部经要说什么。不过,既然是“心咒”,那么必然有它的“威力”。所以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这部经典,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心经智慧观照某些细节时,很多答案开始逐渐呈现,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刻。并且每用心诵读一次,就会呈现更多更好的智慧。我想,悟,不仅是在研习佛学的过程中,也在生活的每一个刹那间。学佛不是单纯的看书和念经,而是要把佛的智慧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完全融入到人生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问一名高僧:“修行是什么?”高僧回答他:“吃饭睡觉!”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位高僧在故弄玄虚,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修行参悟跟平常生活真的没有两样,修行参悟就在现世中,就在当下,在每一件小事中,在每一个细微的思维活动中。我想“当下涅槃”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当我们有心悟道有心修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道理与智慧都在呈现。我算不上是悟性极高的人,时常心性不宁,时常沾惹尘埃。因此,我戴佛珠,对于我来说佛珠即是当下的警铃,时刻提醒我:念心念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每当心绪不宁的时候,我把佛珠拿在手上,每数一颗就对自己说:活在当下,享受生命(这里的享受生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享受生命,在后文中我会再进一步解释)。每当数完21颗佛珠,心灵都得到一次洗涤。这是我练佛的过程。当然,正如悟一样,练并不是非要坐着数佛珠,它随时可以进行,吃饭睡觉走路都是练的过程,包括在平常处理各种工作生活的事务时,都可以练习。我这里说的“练习”是指用佛的智慧来指导行为,时常练时常悟,练会帮助悟,悟也会帮助练。渗透于现世生活的悟与练,让我真正明白什么叫“世间与出世间不二,污染与清净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当然,到如今我仍然还是一个不能觉悟的人,但我相信悟与练会帮助我的心灵越来越纯洁越来越美好,我并不执着于成佛,只是抱着一颗平常心,随缘罢了。


二、 苦与乐:生命的盛宴 佛说:离苦得乐。佛还说:涅槃寂静。 活在世间的众生,总是感慨苦多于乐,要离苦才能得乐。因此,佛学是离苦得乐的哲学。但在当初,我有一个疑惑:既然佛陀把辩证法发挥到如此淋漓尽致的地步,为什么不明白离开了苦,就无所谓乐的道理呢?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啊!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继续着我的悟与练。终于有一天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生命本身并没有苦与乐之分,只是众生按照自己的世俗观点和功利心,把世间的事情分成了苦与乐:合乎自己心愿的认为是乐,不合乎的就看作是苦。到头来,既没有接纳过苦,也没有彻底拥有过乐。须知,苦与乐是一体的,苦即是乐,乐即是苦。众生之所以感到苦多于乐,是因为不接受苦,却只想要乐。可越是逃避苦,苦就越是紧跟着不放。 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了。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了。而当众生真的能接纳所有苦乐时,先前的苦乐“标准”立刻土崩瓦解,根本不再有苦与乐的分别,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盛宴。你我所能做的就是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苦与所有的乐(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享受生命的真正含义),活在生命的苦乐中。 因此,佛所说的离苦得乐的“苦”并不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苦,在佛陀看来俗世众生的苦与乐都是苦,只有真正了悟“苦乐一体”的道理,屏除苦乐的俗世划分标准,体验到“大乐”,这才是真正的乐啊。涅槃寂静所谈到的那种不可言说的感受,或许可以略见一斑。 我依然要说,自己不是悟性极高的人,有时还会紧抓住俗世的苦乐标准不放。但所幸的是,我不再逃避苦,我接纳一切苦与乐,我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经验世间的所有苦乐,并享受所有苦乐。于是,对于我来说,生命真的很好,它值得享受,值得拥有。


三、 缘起与轮回:活在当下 佛说:缘起性空。佛说:六道轮回。世间的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将因缘散去而灭。生即意味着灭,生的那一刹那已经注定了灭的到来。然而灭不是终点,它是下一轮生的起点。因此,《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世间的一切都在因缘法则的规律下变化着。时常听到有初学者或感兴趣者问:“真的有轮回吗?”或是“真的有前世来生吗?”其实,对于不懂佛学的人,这是无法言说的;而真正懂佛学的人,自然又不会问。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执着于轮回与前世来生,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的复杂程度不是凡情众生的智慧所能测度的。但有一句现代科学的总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轮回——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精神永存(当然,“精神永存”不是现代科学的语言,是我加上的)。 然而缘起与轮回带给我的启迪却是:活在当下! 人身难能可贵,能在今生做人,是好多个世纪因缘和合的结果。如此难得的人身,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对待。然而,众生往往被世俗的虚妄假相蒙蔽了双眼,去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却忘了应该在有限的今生好好活,活在当下。什么叫活在当下?活在你的生命中,活在你的感受中,活在因果业报中。当下即是生命的全部,享受生命的关键是活在当下。其实,我对当下的理解也是随着悟与练逐渐深刻的。当初也很疑惑,把活在当下等同于享受物质,不为过去负责,不为未来打算。其实当下的意义不是这样。打个比方,当下我在写这篇文章,那么我就要活在当下——专注于思维检索与敲打键盘的生命活动中,完完全全地经验这份感受,关照我的生命。再比如,当你经验到一种痛苦(众生毕竟对痛苦最为敏感)时,可否活在当下,完完全全去体验这份痛苦,去关照这份痛苦(其实,当我们真正去体验痛苦时,痛苦再也找不到了,我有这样的体验)。生命是一个函数,由无数个连续的当下所构成,因此,众生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活在整个生命中,才能真正的拥有生命,享受生命。


四、 强大的愿力:心想事成 对愿力与心想事成的理解倒不是我自己悟到的,而是受到朋友启迪后得到的珍宝。佛学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学问,它强调愿力:有多大的愿力,做成多大的事情。没有愿力只能一事无成。对于有情众生来说,其实大都有心愿,但往往心愿归心愿,做不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想心想事成,不仅要有心“愿”,还一定要施“力”,唯有下了足够大的愿力,事才能成,所谓心想事成。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愿”一定是合乎宇宙自然规律的愿,而非异想天开的奇思乱想。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愿望,也发了足够大的愿力,我相信一定能心想事成,因为在发愿的那一刻,答案已经在我心中非常明了不过了。这不是贪图金钱、名誉、地位、婚姻的愿望,跟外在毫无关系,是合乎宇宙终极真理的巨大愿力。


五、 心经智慧:空 唐僧很伟大,不仅是因为他西天取经,更重要是因为他翻译了大量的经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据说这是最经典的经文,也是我读得最多的经文。 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是“无”和“不”,全篇的主旨在于描述“空”。空是什么?对于初涉佛学的我,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概念。空,当然不是有,但它也不是没有。“空”中包含着无限的有,而无限的有的存在形式是“空”。心经涉及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等佛学经典概念,但在经中却把这些概念都破了,或者说都“空”了——空了五蕴,空了十八界、空了十二因缘,也空了四谛法。依照心经的宇宙大智慧,这些概念本不存在,是为了让众生明白佛学的涵义而借助于概念的表达,然而真理却并不在这些概念上,唯有不执着,唯有“空”才能了悟真理。心经给我的一大启迪是,不要执着。因此在对“空”的体悟上,也不能执着。既要“空”有,也要“空”空。因为“空”也是一个概念,唯有将空也空掉,才是真正的体悟。说到这里,我发觉很难表达了,难怪佛书上常讲“不可言说”,难怪朋友说“汝当自悟,故无解”。那么就让我再诵读一遍心经,再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悟与练吧!


六、 终极真理:爱 就我所看过的有限的佛书中,很少有讲到爱的。然而,就我对佛学的学习和理解来看,佛、菩萨却是真正懂爱的人。他们的爱博大而深邃,他们对有情众生的爱与慈悲充满了整个宇宙,但他们却几乎从不言说爱。而还没有成佛的众生,却最喜欢谈论爱(情),他们描写爱、歌唱爱,然而他们的爱往往与自私、索取、占有、功利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未付出过纯粹的爱,却想得到纯粹的爱。一方面,自己不愿意付出真爱,另一方面抱怨世间没有真爱。其实,爱不是这样的。爱是宇宙终极的真理。爱是付出,是无条件的付出,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能量。人类异性之间的情爱,朋友之间的爱,亲人之间的爱,这些是我们平常关注最多的爱。然而博大精深的慈悲之爱却指引我们在关注小爱的同时,关注对整个人类的大爱,对有情众生的大爱,乃至对无情与宇宙万物的大爱。


七、 尾声 最后,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我想感激所有在我学佛道路上和人生道路上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感激所有让我痛苦和快乐过的人与事,感谢我自己能够接纳生命的全部礼物,活在当下。我知道,自己的感悟还很肤浅,未来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爱与慈悲让我有巨大的能量继续前行!

(vivien小姐 复旦硕士)


推荐你曹博士的智慧与潜能开发的催眠课程:

http://www.hypnosis-china.com/kcpx.htm